问:“什么是年味?”作家冯骥才说——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
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
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
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
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
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
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
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这就叫年味!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个问题我从年前一直想到现在,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时代变迁的原因:
春节是源于农耕时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古至今,一年又一年的劳作规律。冬末初春正是农闲之时,有大把时光用来准备一场盛大的节日狂欢。既是对自己一年来辛苦劳作的犒赏,也是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盼望着有个好收成。
而当前的中国已经处于“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社会生产不再遵循基于农耕社会的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已逐渐与城市化格格不入,年兽也无处栖息。同时,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来源,也不再依赖于老天爷的赏饭吃。同时,春节的“仪式感”减弱,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劳心费力的年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反而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甚至“双十一”这种人为制造的“购物狂欢季”。
此外,过去人们的住宅大多是平房大院,便于街坊邻居之间的走动;而当代都市的高楼大厦,缺少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热情,大家基本上都是闭门过年,年味怎么会浓呢?
二、物质与精神生活丰盛的原因
以前过年是“年年有余”,而现在,不过年也可以做到“天天有鱼”。在我的小时候,物质匮乏,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吃到大鱼大肉,也只有过年期间才有新衣服穿。过去,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外就是和街坊邻居的小孩一起疯,在家就是看看电视。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什么?饭店里365天都有,可以顿顿不重样;不想出门吃饭?随时随地外卖会把你想吃的美味送上门;想穿什么衣服?随时可以下单,快递送到家;想要什么娱乐活动?多到眼花缭乱,抖音快手贺岁片各种综艺节目根本看不过来。
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质与文化需求在平日里就可以满足。穷苦时代一点点的满足感,远远大于当前物质丰富时的锦上添花。年味在心中,被刺激久了,就平淡了,在经济学上,这叫”边际效用递减“。
三、宗族观念式微的原因
春节的年味,充溢着对宗族祖先、长辈父母由内而外的崇拜和尊敬。宗族观念可以说是维系春节的灵魂所在,旧时大部分的春节习俗其实都是围绕着宗族观念来运行的,团圆饭、守夜、拜年等等,无一不是围绕着宗族。但随着社会变迁和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家族人口总体锐减,并且分散居住或者外出务工,对宗族依赖性锐减,宗族观念也弱化。现在春节的团圆,正从之前的宗族式的团圆,逐渐演变成单个家庭为中心的团圆。
我在十年前的文章《外婆》里曾写过“所以小时候,我特别幸福,因为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陪我玩,每次去外婆家吃饭,都特别兴奋,因为整个家族又聚在一起,又可以疯狂的吃,疯狂地玩,疯狂地笑!”暂且不论亲戚之间不和的事情,逢年过节,我们这个大家族再也不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渐渐只和自己的小家庭一起过节。
四、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放鞭炮的风俗视为是一种吓唬“年兽”的利器,可以给来年带来一切好运,因此很多人渴望放鞭炮获得一个好的彩头,还有人将放鞭炮视为一种传统文化。不过在国内很多城市,在春节期间禁燃禁放烟花爆竹,我们本地仅允许在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天燃放,烟花爆竹销售也是限时临时设点销售。
尽管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扰民等问题,但放鞭炮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民俗。从“爆竹声声辞旧岁”的对联,就能够理解这种民俗寄寓的美好。确实,燃放鞭炮有助于增加年味,更贴近传统文化。过春节应该有鞭炮烟花,这是多少年来一种年味记忆,没有它就少了太多热闹景象。怀念小时候,把爆竹扔进了猪圈,猪发出“哼哼”声音的那种感觉。哼哼~
五、已长大成人不再是孩童的原因
其实 ,不是这年没有年味了,而是过年时最快乐的人不是你,而是孩子。为什么我们觉得生活不快乐、感觉没有年味?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回不去孩童时代。自己又老了一岁,父母老去,孩子大了,身上承担的责任则越来越重。同时,以前收压岁钱,现在要发红包了,各种人情往来,亲戚间的闲言碎语、催婚催生、攀比之风则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小时候期待过年的时候可以拜年、看春晚、拿红包、吃团圆饭……这是是团聚、是享受,而现在的春节习俗和活动反而成为了人们的负担,有些人开始逃避过年,甚至,春节已沦为劳动节、购物节和逼婚节。
也许我们怀念的不是年味,而是儿时留在心里的一念童真。
六、疫情的原因
年味变淡也不止因为疫情而变淡,而是一直在变淡,只是疫情让年味变得更淡了而已。
此外,为应对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都采取了非强制措施,让在外务工者尽可能就地过年,造成一部分人无法回家过年,这群人自然难以体会年味。
还记得那个顺口溜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其实,你会发现“年味”还在,但它只是换了模样……
文章评论
因为假期放得还不够多
@猫鱼 每年的假期最好是这样:半年在放假,半年在准备放假
背着上百万的房贷,上有老下有小,哪个成年人能真正的过年呢。
@r 所以过年最快乐的是小孩子,不是成年人
非常同意一和三。古代祭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这里过年的很多习俗都是跟自己家的祖宗“神”有关。三十傍晚要“请神”,家里要摆贡桌,要五碟五碗,香火不能断。初二晚上要送神,十五还要送灯。这一切一来很麻烦,二来多少沾了迷信不被提倡。这一套砍掉之后仪式感就少了一大块。
@大致 总而言之,年味越来越淡,主因之一是仪式感的式微……
我现在门都不出了,所谓的年,也就是一家人吃个饭了。
@姜辰 家庭式的团圆
科技发展的原因,以前没有网络过年的时候人人都出来转转,现在都宅在家玩手机呢
@老张博客 以前物质与精神生活匮乏,现在娱乐活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