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河南的4家村镇银行和安徽的1家村镇银行爆出取款难的问题,事情已有两个多月后,案情依旧扑朔迷离。据不完全统计,涉案资金高达400亿元,友博林海草原在《第三方平台的“定期存款”》一文有提及相关事件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人员,我想简单谈谈这个互联网存款产品及村镇银行暴雷事件。
什么是互联网存款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诞生于2018年,不少民营银行和中小型地方性银行在京东金融、陆金所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存款产品,利用这些平台高流量、低门槛、用户广等优势批量获客,并实现了存款快速增长。以我曾持有过的重庆某民营银行的五年期产品——“富X宝”为例,2018年年中,到期后年化收益率高达4.8%,到期后本金与利息自动回款至Ⅱ类卡账户中。同时,5年内可随时支取实时提现,提前支取年化收益率按照4.7%计算。的确,这收益已打败了当时的余额宝,以及一大批的银行线下网点的五年定期利率。
但互联网存款的无序发展也引发监管部门关注。2021年1月,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随后,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存款业务集体下架,但先前已办理未到期的存款产品仍不受影响。
那互联网存款产品,真的安全靠谱“零风险”吗?
这些民营银行和中小型地方性银行,实体网点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实体网点,往往采用“高息揽储”方式吸引储户,并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支付一笔价格不菲的“引流费”,因而这些银行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银行主要靠存贷差来获利,高融资成本到头来会转嫁给贷款客户——提高贷款利率,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反而会进一步加剧银行的自身风险。而某些小银行,透过股权穿透,基本上自然人股东,这些自然人股东资质一般,也无背靠知名有实力后台企业。
一些互联网平台已接触了客户的个人身份认证信息和财务信息,相关信息可能被平台与银行共享,侵犯客户隐私,甚至导致身份信息被泄露、被电信诈骗。
互联网存款产品,是真的存款产品,还是理财?
我国境内的正规银行存款均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境外的中资银行、在华的外资银行除外),存款本金与利息最高限额为50万元。但在某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故意将“互联网存款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相混淆,“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息”,而且债券、股票、理财、基金、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则不受存款保险的保障。
河南村镇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现有已披露情况来看,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与银行高管内外勾结,把这一系列涉案村镇银行沦为傀儡,利用银行的正规手续做了一套“假的”存款系统。高明之处是线下存入,有借记卡和存款回执,而通过网上系统存款的,资金并未存入至银行,而是转移至河南新财富集团控制不受监管的第三方账户中,这些资金推测大多已转移至股东控制的账户,具体如何处置这笔,只有涉案当事人知道。此外,村镇银行的本级和上级发起行管理混乱问题严重,股东往往比较分散,民资参与较多,内部极易产生管理纷争,陷入发展僵局。
河南村镇事件后续该如何发展?
这些金融乱象,案情复杂,牵涉利益链太多,至今无法定性,也难以认定为银行存款。结局可能与已暴雷的P2P平台一样——没钱赔!此外,银行自有资产不足以填补这个天坑,想用存款保险兜底?可能难以认定并赔偿。
近期,甚至爆出这样的新闻——很多在从外省准备到河南讨要血汗钱的储户,甚至还在老家未曾离开当地的涉事银行客户,他们的健康码竟然被统一赋红码!健康码被应用于纯粹的防疫目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被任何单位或个人用于与防疫无关的用途,为所“豫”为,此举将严重损害健康码的公信力,相关责任人也应该要被严惩。
我的观点: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信用的游戏,如果失去信用,必定会衍生出更严重的问题。而这些村镇银行的失信行为,是在践踏整个国内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体系多年积累的信用,不仅丢了整个金融圈的脸,也让身处其中的从业者,以及更多的普通人,都会成为牺牲品。
不管案情如何复杂,防范却十分简单: “你看中人家的高利息,人家却想让你血本无归”,请勿将钱存入中小银行,除非明确这家银行有存款保险制度!
暴雷事件之后,我宁愿损失了少许利息,立马将两家民营银行(蓝X银行、富X银行)的五年期互联网存款产品全数提现,并我所在银行存了三年期的定期存款。我也奉劝各位朋友,千万不要购买自己不了解的投资产品,尽可能选择大银行,避免被高息所诱骗。
文章评论
我之前买过,都成功下车了,现在都主要买四大行的了。(主要是农行,因为房贷卡在农行。)
@姜辰Jcs.Moe 四大行的理财?
不贪便宜,只买货币基金,基本不会亏
@静水流深 货币基金现在收益很低,不是太推荐
高额的诱惑实在太大。还是不要去占便宜的好。
@如是乎 远离高息诱惑!
如果提不出钱,高利息也没意思
@皮皮 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
19年P2P暴雷损失了2w 之后就没用过互联网存款产品了~
@wixy 斐讯暴雷后,我亏了1K